昨天,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陈满故意杀人、放火再审案公开宣判,撤销原审裁判,宣告陈满无罪。
此外,记者1月3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获悉,呼格吉勒图案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无罪后,有关机关和部门迅速启动追责程序,依法依规对呼格吉勒图错案负有责任的27人进行了追责。
因为冤假错案,呼格吉勒图在年仅18岁时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,留下伤心欲绝的家人背负着痛楚与羞辱,艰难徘徊在上访的途中。还有佘祥林、赵作海……尽管冤假错案和全国审理各种案件的庞大基数相比是绝对的“少数派”,但每当这样的事情发生,就会导致一些公民的人生彻底“变轨”,就会让亡者死不瞑目、生者度日如年。
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所说:“万分之一的错案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。”
但令人欣慰的是,自十八大以来,各种冤假错案相继得到平反,一位位含冤受屈者走出了监牢。现在,我们高兴地看到,“国内已知被关最久的冤狱犯”陈满宣告无罪。据报道,陈满的家人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年货,还为他备好了温暖的房间。我们期待着,相聚的泪水可以冲淡23年来的离散与委屈,猴年的春节可以成为这一家人新的起点。
但是人生有几个23年啊!如果冤假错案不曾发生、吞噬青春的牢狱生活可以抹去,陈满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样子?即便如今无罪释放,陈满未来的路也未必平坦。
此前,就曾有过在监狱里关了很多年的人说,自己出来以后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不敢过马路,看着敞开式货柜的超市,不知道该怎么购物。或许正因如此,赵作海在得到国家赔偿后的几年时间,就已经分文不剩……
所以,除了多些措施帮助那些曾经“与世隔绝”的人重返社会,最根本的还是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,从源头上防范悲剧。
2013年7月,中央政法委出台《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指出,法官、检察官和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要“终身负责”;还要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“责任追究机制”。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明确:采用冻、饿、晒、烤、疲劳审讯等非法收集的口供,都将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。
上个月,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,公安部表示:要紧紧围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,完善适应证据裁判规则要求的证据收集工作机制,合理确定统一的证据标准,还要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,努力形成有权必有责、用权受监督、失职要问责、违法要追究的执法责任体系。
排除非法证据、让疑罪从无的理念深入人心、确立终身追责机制……我们看到,对冤假错案的防范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措施。不过前天的《新快报》报道:2015年年中,时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杜言被“双规”,对此,全国人大代表、刚卸任广东省高院院长一职的郑鄂透露,杜言曾多次插手法院案件审理,威胁法官,扬言不顺意就抓法官。
显然,解决人的问题,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,否则再多、再好的举措落地的时候也可能“变形”。完善公检法的相互监督,以及媒体、公众对于司法的监督,让每一个执法者都难以暗箱操作,才不会有下一个呼格、陈满。
新闻热点